研究室

森林土壤研究室


研究室简介

    森林土壤学是林业基础学科,森林土壤是林业生产及生态健康的物质基础。森林土壤研究室从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全国最早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2000年招收博士研究生,已成功的培养了数届博士生。先后承担了国家攻关、科技支撑、国家林业局重点推广等重大项目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对森林土壤立地分类、适地适树、土壤生态管理、土壤微生物及微生物肥料、主要人工林地力衰退及防治措施以及珍稀濒危植物红豆杉救护与繁育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获得多项成果,其中“全国用材林基地立地分类、评价及适地适树研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森林土壤研究”、“中国山地森林”获得林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用材林基地立地分类、评价及适地适树研究”、“太行山森林立地类型分类、评价及适地适树研究”、“意大利214杨人工林施肥效应系统研究 ”获得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人工林地力退化机理及其防治技术途径”获得中国土壤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还有8项成果获林业部、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技术监督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为我国森林土壤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研究方向

    1. 森林土壤微生物;

    2. 林木营养与土壤肥料;

    3. 人工林土壤质量演化与调控;

    4. 森林土壤资源调查与管理;

    5. 森林土壤养分循环;

    6. 林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7. 珍稀濒危植物救护与繁育
科研项目

    1. 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森林土壤资源调查、标准规范及数据库构建”课题主持(2014-2017年,162万元);

    2.引进国际先进林业科学技术“生化黄腐酸高效发酵菌种及生产工艺引进”项目主持,国家林业局;(2013-2016年,50万元)

    3.部门预算财政专项“珍稀濒危植物野外救护与繁育(东北红豆杉部分)”(2012-2015,45万元);

    4.林业科学技术推广“微生物肥料在油茶育苗及造林中的推广应用”项目主持,国家林业局;(2012-2014,50万元)

    5.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氮沉降对杉木林土壤氮转化与微生物效应研究”项目主持(CAFYBB2012026)(2012.07-2015.06,24万元)

    6.林业标准制修订项目:“森林土壤磷的测定” 项目主持,国家林业局;(2013-2014年,7万元)

    7.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森林土壤标准物质收集、保存与稳定性评价”项目主持(2011-2014,30万元)

    8.林业标准制修订项目:“森林土壤钾的测定”项目主持,国家林业局;(2012-2013年,8万元)

    9.林业标准制修订项目:“森林土壤氮的测定”项目主持,国家林业局(2012-2013年,8万元)

    10.部门预算财政专项“珍稀濒危物种野外救护与繁育(喜马拉雅红豆杉部分)”(2007-2011,120万元);

    11.国家林业局推广项目课题“微生物肥料在茶叶和柑橘上的推广应用”,(2007年7月~2010年12月,30万元)

    12.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森林土壤调查与标本搜集”(2008-2010,20万元);

    13.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欧美杨速生丰产培育土壤施肥管理”(2007-2009,20万元)

    14.科技部科技平台项目“森林土壤微生物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2005年12月~2008年12月,85万元)

    15.“十一、五”科技支撑子课题“高效好氧发酵菌和耐储存、高效能的微生物功能菌技术的研究集成” (2006年1月~2010年12月,50万元)

    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杏育苗土壤有机物功能变化机理研究“(2005~2008,30万元)

    17.部门预算财政专项“珍稀濒危物种监测与利用(红豆杉)”(2002-2007,50万元);

    18.国家863子课题“杨树新型多功能微生物肥料关键技术研究”2002-2005,50万元)

    19.国家“十、五”攻关子课题“速生树种微生物应用及施肥技术研究”(2000年1月-2005年12月,50万元)

    20.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林用细菌肥料的生产与应用技术”(2002-2004,30万元)

    21.948项目“微生物菌肥制作及应用技术的引进”(1999-2002)130万元

近年获奖成果

    1.华南主要速生阔叶树种良种选育及高效培育技术. 徐大平,谢耀坚,徐建民,曾杰,黄烈健,康丽华,焦如珍,陈少雄,曾炳山,杨曾奖。第五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3

    2.“我国主要造林树种地力维护及调控技术” 杨承栋,吴晓芙,焦如珍,俞元春,孙启武.获中国林科院首届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

    3.“我国人工林主要造林树种地力退化机理及其防治技术途径”杨承栋,吴晓芙,焦如珍,宋翠玲,林思祖,俞元春,孙启武,胡曰利,曾满生.获中国土壤学会科技二等奖,2006

    4.“杉木、杨树人工林地力衰退原因机制及其维护地力措施研究”杨承栋,宋翠玲、林思祖,焦如珍,夏良放,获林业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

    5.“杉木林下植物群落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盛炜彤,杨承栋,张万儒,姚茂和,焦如珍 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

    6.外生菌根真菌(Pt)在松树育苗中的应用. 花晓梅 、周拯南、骆贻颛 、沈根度 、刘邦业 、焦如珍 、陆省安 、蒋彦章 、夏锡风. 获林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1993

近年出版论文

    1. 沈兴亮、焦如珍*,细菌肥料对油茶幼林生长的影响,林业科学研究,2014,27(4):570-574.

    2. 韩梅、焦如珍*、董玉红,卧龙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土壤微生物分布规律及功能菌的筛选,《林业科学》,2013,49(10):113-117.

    3. S.L. Liu, Y.H. Dong, D. Li,Q. Liu, J. Wang, X.L. Zhang. Effects of different terrace protection measures in a sloping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targeting soil erosion at the slope scale.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3, 53:46-53

    4. 程涛、焦如珍*,豆科植物根瘤菌选育的研究现状,《微生物前沿》,2013,第2期;

    5. 于少帅, 孙启武, 田胜尼.不同生境及采样部位对南方红豆杉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3, 22(1):1-7

    6. 田胜尼,孙启武,王文娣.南方红豆杉叶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中国林副特产.2012,5:49-52

    7. 于少帅,孙启武*,张小平等。南方红豆杉人工引种及野生植株活性成分含量与分布.《应用生态学报》2012,23(10)2641-2647

    8. 柏培磊,孙启武*,蒋继宏等。不同产地南方红豆杉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紫杉醇含量分析.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2,21(1):64-69

    9. 黎娇华,张小平,田胜尼,孙启武*.南方红豆杉盆栽扦插育苗技术研究.生物学杂志.2011,28(6):90-94

    10.Jiao Ruzhen.Change of Soil Quality and Control Technology for Major Plantation Tree of Chinese Fir Successively Rotated. International Semininar on the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of Forest Soil Condition. August 24-25,2011: pp3-9.

    11.黎娇华,张小平,孙启武,等. 南方红豆杉无性生殖育苗技术研究进展.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1):60-63

    12.焦如珍、彭玉红,海南岛木本豆科植物根瘤菌的溶磷作用,林业科学,2010,46(10)

    13.彭玉红、焦如珍*,尖峰岭抗逆性根瘤菌的筛选及其16S rDNA序列的测定 ,林业科学研究,2010,23(4)

    14.彭玉红、焦如珍*,一株分离自含羞草的β-根瘤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2(3)

    15.YANG Fei .ZHANG Xiaoping, SUN Qiwu*. In Vitro Embryo Culture of Taxus chinensis var . mairei.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3):262-266

    16.田胜尼,孙启武*,张小平等. 南方红豆杉种子浸提液对油菜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7):124-127

    17.王磊,孙启武*,郝朝运等.皖南山区南方红豆杉种群不同龄级立木的点格局分析.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2):272-278

    18.Dong Yuhong, Zhu, Ouyang, Liu Shiliang.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y of Soil nitrogen in North ChinaPlain Using Geostatistical Analysis. International Forum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IFITA), 2009,147-149.

    19.侯英杰 苏晓华 焦如珍 黄秦军 褚延广,转基因银腺杂种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林业科学,2009/05

    20.Yuhong Dong, Ouyang Zhu, Shiliang Liu. The effect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on crop production, soilnutrients and soil CO2 and N2O fluxes. 2009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Biomedical Engineering (iCBBE 2009).

    21.孙启武,王磊等.皖南山区南方红豆杉种群动态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2009,22(4):579-585

    22.焦如珍,Frankia 根瘤固氮放线菌菌种资源描述规范,微生物菌种资源描述规范汇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3月

    23.董玉红,欧阳竹,李运生,李鹏,张磊,不同施肥方式对农田土壤CO2和N2O排放的影响,中国土壤与肥料,2007,4:34-39.

    24.董玉红,欧阳竹,李鹏,张磊,长期定位施肥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土壤通报,2007,38(1):97-100.

    25.董玉红,欧阳竹,刘世梁,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健康及其管理,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3): 16-20.

    26.杨承栋、焦如珍,森林土壤研究的世界进展与的动向,国际林联第22届世界大会论文选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年12月。

    27.焦如珍,杨承栋,孙启武等. 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生物量的变化.林业科学, 2005,41(6):163-165

    28.焦如珍, 杨承栋, 孙启武. 细菌肥料菌株对无效磷的转化利用. 林业科学, 2005, 41(4):194-198

    29.Dong Y.H., Ouyang Z., Liu S.L., Nitrogen transformation in maize soil after different organic manures applica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5, 17(2): 340-343.

    30.董玉红,欧阳竹,有机肥施用后对农田土壤CO2和CH4通量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05,16(7): 1303-1307.

    31.董玉红,欧阳竹,李运生,张磊,肥料施用及环境因子对农田土壤CO2和N2O排放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5): 913-918.

    32.焦如珍,外生菌根真菌菌种资源描述规范,微生物菌种资源描述规范,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12月

    33.杨承栋、张小泉、焦如珍,浙江省丽水不同前茬杉木林土壤性质与林木生长,土壤学报,2004/6

    34.蔡小虎, 孙启武, 罗建勋等. 四川省红豆杉种群结构和动态的初步研究.四川林业科技, 2004,25(2):21-24

    35.杨承栋, 焦如珍, 孙启武. 森林土壤学科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 2004,17(2):1-5

    36.孙启武, 杨承栋, 焦如珍. 连栽杉木人工林地力退化的主分量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03,16(6):689-693

    37.孙启武, 杨承栋, 焦如珍. 江西大岗山连栽杉木人工林土壤性质变化.林业科学, 2003,39(3):1-5

    38.杨承栋, 孙启武, 焦如珍等.大青山一、二代马尾松土壤性质变化与地力衰退关系的研究, 土壤学报, 2003,40(2):267-273

    39.罗建勋, 孙启武, 黄晓江.四川野生红豆杉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四川林业科技,2003,24(1):43-47

    40.杨承栋, 焦如珍, 孙启武等. 杉木幼龄林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与林木生长的相关性. 林业科学, 2002,38(6):24-29

    41.Yang Chengdong, Jiao Ruzhen, Sun Qiwu. Research on change of rhizosphere soil properties of Chinese fir plantation.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2,1(4)14-22

    42.杨承栋, 焦如珍, 孙启武等. 细菌肥料促进马尾松生长效应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2,15(3):361-363

    43.杨承栋、孙启武、焦如珍,中国农业地学研究新进展,2000年全国农业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2000年

    44.焦如珍、杨承栋,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变化趋势,林业科学1999/01

    45.焦如珍、杨承栋,不同代杉木人工林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种类的变化,林业科学研究1999/01

近年授权专利

    1.功能菌株三号及其培养方法和菌剂的应用. 杨承栋,焦如珍.发明专利 ZL2010 1 0267196.2.2012.08.22.

    2.功能菌株七号及其培养方法和菌剂的应用. 杨承栋,焦如珍.发明专利ZL2010 1 0267089.X. 2012.7.18

    3.功能菌株五号及其培养方法和菌剂的应用. 杨承栋,焦如珍.发明专利ZL2010 1 0267109.3. 2012.05.23

    4.功能菌株六号及其培养方法和菌剂的应用. 杨承栋,焦如珍.发明专利ZL2010 1 0267096.X.2012.05.23

    5.防治山杏重茬育苗难以成活的方法.杨承栋,崔旭东,傅德贤,刘跃军,周爱君,焦如珍,孙启武,董玉红.发明专利ZL2010 1 0267735.2.2012.05.23.

    6.功能菌株四号及其培养方法和菌剂的应用. 杨承栋,焦如珍.发明专利ZL2010 1 0267130.3. 2012.05.02.

    7.功能菌株二号及其培养方法和菌剂的应用. 杨承栋,焦如珍.发明专利ZL2010 1 0267209.6.2012.05.02.

    8.功能菌株一号及其培养方法和菌剂的应用. 杨承栋,焦如珍.发明专利ZL2010 1 0267222.1.2012.05.02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jiaorzh@caf.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