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室

树木生理生态研究室


树木生理生态研究室近年来注重植物逆境生理学、森林生态学、生态工程和园林植物育种研究,以及重要用材林、经济林和生态防护林生态学基础理论和应用工程技术的研究。研究室拥有全国一流的科研设备,现有固定研究人员10人,其中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4人。主要研究方向有:

1.植物生理生态

植物生理生态学是植物生理学与生态学结合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随外界环境因子的变化而发生的植物生理现象。近年来,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飞速发展,研究已经从个体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各种环境因子对植物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理、植物抗逆潜能及分子机制等。

研究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展园林植物生理生态特性研究,主要包括林草花卉基本生理生态特性研究、园林植物抗旱耐盐碱分子调节机理研究、植物耐重金属污染的机制及植物修复技术研究等方面。本研究室先后承担国家林业局948项目“盐生植物引进与应用技术研究”、“葛藤等攀援植物及绿化荒山荒漠技术引进”,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北京地区抗重金属乡土灌木的筛选及其抗性机理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多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成果多项。发表论文30余篇。

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招生资格。

2.园林植物育种与栽培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修养的进步,园林绿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已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在改善生态环境、美化人民生活,以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学科上涉及植物学、遗传学、栽培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土壤与植物营养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涉及种质资源占有和开发、新品种培育、栽培应用三个主要方面;

(1)在逆境生理生态基础理论研究及目标性状分子机理研究的基础上,立足我国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利用传统育种技术和高新生物技术,开展优质、抗逆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培育,主要研究方面包括细胞工程育种、分子育种和航天诱变育种等。

(2)我国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但其中许多植物的特性、特点及其用应用价值还不清楚,有许多栽培学理论问题及应用技术亟需探索。本研究室结合市场需求,针对引种驯化及自主开发的观赏植物新品种,开展观赏植物扩繁、栽培及应用技术研究,特别是草坪草、藤本(攀援)植物和多年生草本观赏植物在城市立体绿化,边坡、河道绿化等人工创面植被恢复技术方面的研究,为城市绿化和环境的改善提供低成本、高效益的实用技术。

“十五”以来先后承担了国家“863” 项目“优质、抗逆草坪草早熟禾新品种选育” 、“地锦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及新品种选育”、“林果花草航天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草坪草新品种的细胞和分子创制”、“林木体细胞发生技术平台”,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抗干旱、耐盐碱基因工程黑麦草新品种选育” 和“香石竹抗衰老转基因新品种培育”,国家林业局“948”项目“花卉新品种及抗衰老技术引进”,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草地早熟禾航天诱变抗逆突变体筛选与区域化试验”,国家科技支撑专题“优质多抗地锦新品种培育”、和“黑麦草新品种培育”、,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空间环境诱导的草地早熟禾皱叶突变体的分子机理研究”等 20余项,培育出一批具有我国特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特、优观赏植物品种。获得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8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9项,完成国家行业标准7项。。

本研究方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招生资格。

3、生态工程

主要研究工作包括:山地、滩地林业生态工程与流域综合治理、植被恢复、林业血防生态工程、人工林碳水通量等方面。

生态工程作为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随着生态学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特别是《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将中国林业未来发展方向定位为“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给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作为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和倡导者,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所生理生态室长期从事林业生态工程理论和实践研究,主持过多项国家重大项目并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70%的科研成果已应用于国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并作为国家重点项目进行推广示范,产生了一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相关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本研究室先后承担铁道部科技计划重大项目,“青藏铁路沿线灌丛植被生态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演替与水土流失相互作用机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典型坡面水土流失治理与植被恢复试验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洞庭湖退田还湖区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技术试验示范”、国家林业局推广项目“长江流域低山丘陵生态经济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等国家级、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多项。

本研究方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招生资格。


研究室主任:孙振元,副主任:张旭东


发表论文目录:

1. 周金星,漆良华、魏远等,2008,基于ISODATA法的三峡库区生态区划,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7(3):446-450

2. 周金星,董林水,张旭东等.2008,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南段沿线植被多样性及盖度特征分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30(3):24-31

3. 杨学军,韩蕾*,孙振元,巨关升,毛炳泉.,耐荫地被植物山麦冬光合特性研究,草地学报,2008,

4. 杨清,周承贵,苏光荣,许丛恒,王正良,郭永杰,韩蕾*,小叶隆竹的化学成分与制浆性能,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1):65~68

5. 孙启祥等.滩地杨树人工林抑螺效果与碳汇效应.中国农业生态学报,2008,16(3)

6. 漆良华,张旭东*,彭镇华等,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中亚热带黄壤坡地土壤微量元素效应,应用生态学报,2008,19(4):735~740

7. 不同龄级划分方法对种群存活分析的影响,植物生态学报,2008,32(2):448~455

8. Zhou Jinxing, Yang Jun, Gong Peng. 2008, Constructing a green railway on the Tibet Plateau: evaluat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mitigation measur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10.1016/j.trd.2008.06.002 (SCI)

9. Zhou Jinxing, Cui Ming.2008,Neural network-based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debris flow disaster.ICNC-FSKD 2008 Committee:566-575 (EI)

10.Zhou Jinxing, Cui Ming. 2008,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Native Vegetation Coummunity along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 Sciences 2008:845-853 (EI)

11.周金星,易作明,李冬雪等,2007,青藏铁路沿线原生植被多样性分布格局研究,水土保持学报, 21(3):173-177,183

12.周金星,漆良华,张旭东等,2007,区域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以宜宾地区为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1(2):85-87,110

13.周金星,董林水,陈浩等,2007,晋西黄土高原天然次生林木本植物垂直分布格局,林业科学研究, 20(2):272-277

14.杨清,许丛恒,彭代平,段柱标,韩蕾*,孙启祥, 彭镇华,不同地理种源小桐子种子对60Co γ射线照射的敏感性研究,核农学报,2007,21(4):353~356

15.湘西北小流域典型植被恢复群落土壤贮水量与入渗特性,林业科学,2007,43(4):1~8

16.退化土地植被恢复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分配格局,生态学杂志,2007,26(11):1697~1702

17.孙启祥等.抑螺防病林生态控制血吸虫病的策略与机理分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7,34(3)

18.森林生态系统模型PnET及其应用,中国农业气象,2007,28(2):159~161

19.马尾松飞播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变化规律与结构特征,林业科学研究,2007,20(3):344~349

20.晋西黄土丘陵与土石山区交错地带植物区系特征分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8):157~162

21.晋西黄土丘陵与土石山区交错地带灌木种数量分类与排序,生态学报,2007,27(7):3072~3080

22.晋西黄土丘陵与土石山区交错地带灌木种数量分类与排序,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31(5):15~20

23.董林水,张旭东*,周金星等,晋西土石山区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及复杂性,应用生态学报,2007,18(3):471~475

24.长江上游山丘区土地承载力研究与评价,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2):169~173

25.Zhou Jinxing, Peng Zhenghua,Fei Shiming, et al.2007,A discussion on compensation of forest ecological engineering benefit.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18(2):157-164

26.周金星,余茂德,2006,高产优质的人工三倍体桑树新品种——嘉陵20号,林业实用技术,2006年第09期

27.周金星,漆良华,张旭东等,2006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结构特征与健康评价 中南林学院学报, 26(6):32-37

28.周金星,李冬雪,漆良华等,2006,长江流域低山丘陵区土地承载力评价,资源科学, 28( 5):164-170

29.周金星,董林水,张丽颖等, 2006,关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地貌演化与土壤侵蚀的复杂响应研究现状及趋势,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年 第06期,

30.杨清,韩蕾*,陈进,白志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价值、保护现状及其对策,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6,25(4):341~348

31.王进忠, 云晓鹏, 康荣芹, 高润蕾, 李树臣, 孙振元*.地锦和五叶地锦花粉生活力及其贮藏性研究.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6 , 21(1):10-13.

32.孙启祥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化学性状与酶学指标分析.水土保持学报,2006,(4)

33.落叶阔叶树种Quercus mongolica对林缘不同光环境光能和水分的利用,生态学报,2006,26(4):1047~1056

34.刘会超,孙振元. 三种野生堇菜属植物引种及其园林应用. 中国园林,2006(2):92-94.

35.Shanjun Wei,  Zhenyuan Sun*,  Lei Han, Longjiang Yu. Transgenic Tobacco plants overexpressing Arabidopsis Transcriptional Factor CBF1 show morph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cold tolerance.  As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06,5(6):932-939

36.Rui-fen Li,  Jian-hua Wei,  Hong-zhi Wang,  Jie He,  Zhen-yuan Sun*. Development of highly regenerable callus lines and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lawngrass (Zoysia sinica Hance) with a cold inducible transcription factor, CBF1 .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2006,85( 3): 297-305.

37.珍稀乡土树种福建柏苗期DRIS营养诊断研究,生态学报,2005,25(5): 1165~1170

38.章家长, 孙振元, 李召虎, 何钟佩, 段留生. 转PSAG12-ipt基因结缕草的获得及其衰老特性分析. 自然科学进展, 2005,10(7):818-823.

39.张旭东,彭镇华,漆良华等,生态系统通量研究进展,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0):1976~1982

40.张建锋,张旭东*,周金星等,盐分胁迫对杨树苗期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05,16(3):426~430

41.一年生南方型杨树用作纤维材的研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7(5)729~734

42.杨清,韩蕾*,许再富,中国植物园保护稀有濒危植物的现状和若干对策,农村生态环境,2005,21(1):62~66

43.杨清,韩蕾*,肖春芬,苏光荣等,热带优质速生用材树种-小瘤龙脑香的引种栽培研究,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5,24(4):325~330

44.谢利娟,韩蕾*,钱永强,李晓东,爆仗竹组培快繁6-BA与NAA组合浓度配比优化分析,核农学报,2005,19(3):181~185

45.孙振元*, 徐文忠, 赵梁军, 刘淑兰. 高pH值和铁素对毛白杜鹃和迎红杜鹃根系Fe3+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05,19(6):456-460.

46.孙振元*, 韩蕾, 李银凤.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研究与应用.核农学报, 2005, 19(6):479-484.

47.世界盐碱地资源及其改良利用的基本措施,水土保持研究 ,2005,12(6):28~30

48.施茜, 孙振元, 卢琦. 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核农学报, 2005,19(6):441-444.

49.钱永强, 孙振元*, 韦善君, 李云, 韩蕾. 中华结缕草成熟胚再生影响因素研究. 核农学报,  2005,19(6):436-440.

50.钱永强, 孙振元*, 李云, 韩蕾. 外源多胺对野牛草成熟胚愈伤组织内源多胺与乙烯合成影响. 核农学报, 2005, 19(6):425-429.

51.钱永强, 孙振元*, 李云, 冯霞, 韩蕾, 贺佳玉.野牛草成熟胚植株再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草业科学, 2005,22(2): 101-106.

52.牟少华,韩蕾*,孙振元,彭镇华,鸢尾属植物马蔺的研究现状与开发利用建议,莱阳农学院学报,2005,22(2):125~128

53.牟少华, 孙振元*, 韩蕾, 彭镇华.不同种源马蔺的叶绿体DNA变异研究.核农学报 2005,19(6):469-473.

54.刘会超, 姚连芳, 孙振元*, 彭镇华.华北地区7种野生宿根花卉植物耐盐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5,18(2):187-190.

55.刘会超, 李永春, 巨关升, 孙振元*, 柴德勇. 香石竹ACC氧化酶基因克隆及其反义表达载体构建. 核农学报, 2005,19(6):461-464.

56.李正红, 孙振元*, 彭镇华. 秋水仙素诱导地锦多倍体研究. 核农学报, 2005,19(6):430-435.

57.李正红, 孙振元*, 刘秀贤, 彭镇华. 地锦与五叶地锦原生质体分离及培养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5,18(3):241-245.

58.李正红, 孙振元*, ,刘秀贤, 彭镇华. 地锦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1):36-40.

59.巨关升, 武菊英, 赵军锋, 孙振元*. 观赏狼尾草光合特性的研究. 核农学报 2005,19(6):451-455.

60.巨关升, 刘会超, 杨步亮, 孙振元*. 四种藤蔓植物幼苗气体交换特性研究.核农学报, 2005, 19(6):445-450.

6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植被恢复策略分析,林业科学研究,2005, 18(4): 471~478

62.韩蕾,孙振元,巨关升,钱永强,彭镇华,太空环境诱导的草地早熟禾皱叶突变体蛋白质组学研究,核农学报,2005,19(6):417~420

63.韩蕾,孙振元,巨关升,钱永强,李银凤,彭镇华,空间环境对草地早熟禾诱变效应研究I-突变体叶片解剖结构变异观察,核农学报,2005,19(6):409~412

64.韩蕾,孙振元,巨关升,钱永强,李银凤,彭镇华,空间环境对草地早熟禾诱变效应研究II-光合特性和叶绿素含量,核农学报,2005,19(6):413~416

65.韩蕾, 孙振元*, 巨关升, 钱永强, 彭镇华. 太空环境诱导的草地早熟禾皱叶突变体蛋白质组学研究. 核农学报, 2005,19(6):417-420.

66.冯霞, 孙振元*, 刘建锋, 彭镇华. 多年生黑麦草核型分析与组织培养再生植株染色体变异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3):321-324.

67.Han Lei, Deying Li, Zhenyuan Sun*, and Zhenhua Peng..Genetic variations i leaf morphology and isozyme levels of  kentucky bluegrass (poa pratensis L.) plants exposed to outer space. International Turfgrass Society Research Journal,2005,10:581-587.

68.余义勋, 包满珠, 孙振元. 香石竹ACC氧化酶重复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林业科学研究, 2004,17(1):1-5.

69.谢利娟,韩蕾*,李永红,彭镇华,世界主要插花及花艺设计风格概述,世界林业研究,2004,17(2):28~30

70.肖尊安, 武菊英, 孙振元*. 低能碳离子注入野牛草种子的变异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4):518-523.

71.韦善君, 孙振元*, 钱永强, 余龙江, 韩蕾.中华结缕草(ZoysiasinicaHance)组织培养和再生植株研究.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4,22(5):455-458.

72.乔木在城市森林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林业科学研究,2004,17(5)666~673

73.钱永强, 孙振元, 李云, 韩蕾.中华结缕草种子解除休眠方法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4,17(1):54-59.

74.刘会超, 孙振元*, 彭镇华. NaCl胁迫对五叶地锦生长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林业科学2004,40(6): 63-67.

75.李瑞芬, 孙振元, 魏建华, 王宏芝. 野牛草幼穗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4,22(5):449-454.

76.韩蕾,孙振元,钱永强,彭镇华,“神舟”三号飞船搭载对草地早熟禾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草业科学,2004,21(5):17~19

77.韩蕾,孙振元,郭燕,佟一超,李银凤,彭镇华,空间环境对草地早熟禾叶片解剖结构及同工酶酶谱的影响,林业科学研究,2004,17(3):310~315

78.韩蕾, 孙振元*, 钱永强, 彭镇华. “神舟”三号飞船搭载对草地早熟禾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草业科学,2004,21(5):17-19.

79.韩蕾, 孙振元*, 郭 燕, 佟一超, 李银凤, 彭镇华. 空间环境对草地早熟禾叶片解剖结构及同工酶酶谱的影响.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3):310-315.

80.冯霞, 孙振元*, 韩蕾, 彭镇华. 多年生黑麦草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 草业科学,2004,21(10 ):23-28.

81.冯大领, 李云, 孙振元*. 爬山虎体细胞胚的发生及组织学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4,26(4):97-100.

82.Z. Jinxing, W. Yan and L. Yijun. 2004,A review of an early-warning technique of flash flood and debris flow disaster, ISCO, Volume IV:432-439

83.周金星 陈浩 张怀清等,2003,首都圈多伦地区荒漠化生态安全评价,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3,1(1):80-84

84.孙振元, 徐文忠, 赵粱军, 刘淑兰. 毛白杜鹃耐碱突变体的离体筛选与鉴定.中南林学院学报,2003(3): 54-59

85.周金星,王礼先,谢宝元等.2002,泥石流预警系统的研究.地理学报.2002(4)

86.周金星,王礼先,谢宝元等. 2001,山洪泥石流灾害预报预警技术述评.山地学报, ,6:527-532

87.周金星,孔繁斌,韩学文等.2002,我国荒漠化防治学科发展研究,世界林业研究,2002.6

88.周金星, 彭镇华, 李世东等.2002,森林生态工程建设对水资源的影响,世界林业研究,2002.5

89.Zhou Jinxing, Zhu Chunyun, Zheng Jingming, et al. 2002,Landslide Disaster in the Loess Area of China, Journal of Forestry Study, 13(2)

90.Zhou Jinxing, R.A. Mickler, Chen Hao. 2002,  Study on Relation of Erosion and Sediment Yield in the Watershed System. ISCO. Volume II:663-669.

91.Zhou Jinxing, Li Shidong, Qin Yongsheng,et al.2002,Study on Landslide Disaster in the Loess Area of China. Interpraevent 2002,475-484

92.周金星. 2001,山洪泥石流灾害空间预报技术研究.水土保持学报, 2:112-116

93   孙启祥等.有螺江滩林农复合生态系统不同调控模式综合效益评价.应用生态学报,2001,(2)

* 通讯作者

 

著作目录:

《植物生长与分化》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盐碱土绿化技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上海城市森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长江中下游滩地杨树经营与利用》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中国西部脆弱生态区植被恢复研究》科学出版社,2006

《中国西部山区流域综合治理研究》科学出版社,2006

《长江中下游滩地杨树栽培与利用》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中国防沙治沙实用技术与模式》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林果花卉设施育苗技术》北京:中国林业科学出版社, 2002

《中国西部山区流域综合治理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中国西部山地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