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江源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200512月,国家林业局批复,由中央预算内投资136万元进行青海三江源湿地生态定位研究站基础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

1. 概况

青海三江源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位于青藏高原南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地处黄河源头,阿尼玛卿山以西的黄河谷地。境内淡水湖泊4077个,其中扎陵湖和鄂陵湖在2005年被指定为国际重要湿地。黄河在本县境内流经300多公里,平均河宽为90,水深不足1,平均流量19.1m3/s,最大流量为50.6 m3/s。全县主要有麦曲、白马曲、东曲、麻石加、麦格茸、康前、托索河八条河流,除托索河是内陆河外,其余均为黄河水系,且是黄河主要一级支流。玛多黄河源区是青海省境内主要产流区,水资源丰富。

青海三江源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共建单位是青海三江源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 研究方向与定位

青海三江源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具有高寒湿地生态区的代表性,该站的研究方向是高原湿地生态系统,通过长期的定位观测来了解三江源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了解三江源湿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生态系统演化和植物群落演替趋势;了解三江源湿地生态系统中有益和有害物种种群变化趋势;分析全球变化对三江源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过程的影响;分析三江源生态系统演化、生物多样性变化与气候、水文和人为干扰的关系;研究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的途径;促进资源保护和观测水平迈上新台阶。

3. 基础条件

主要仪器设备有湿地生态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环境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系统,湿地径流监测系统,水分蒸发自动监测系统,以及数据信息的在线采集、记录、传输和网络连接设备等。业务综合用房200m2,综合观测塔1座,集水区测流堰1座,观测场1处,径流场1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对青藏高原地区的野生动植物有至少10年野外监测数据积累,为青海三江源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研究站奠定了良好的监测基础。

4. 研究状况

近几年来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森环森保所、湿地所,以及中科院动物所等单位先后在本站监测区开展了一批有关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的攻关项目。通过多年的努力,本站在青海三江源湿地监测和自然保护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青海和西藏开展了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和预警系统维护研究,通过鸟类环志和卫星跟踪研究,掌握了斑头雁、赤麻鸭等青藏高原湿地繁殖水鸟的分布、种群动态、迁徙路线和迁徙规律,开展了候鸟疫病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对候鸟疫病的进行主动预测和预警工作。根据保护对象的濒危程度、国际关注程度及其生态价值,制订了三江源区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和指示物种的选择标准。在研究区域内确定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及代表群系21种,指示物种兽类12种,鸟类3种,植物4种。依托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功能区划技术研究。

发表论文20篇。

5. 科技队伍状况

站长: 钱法文;副站长:李迪强、李清河。生态站现有固定研究人员15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5人。